包下博物館展廳,在 165 年歷史的老建築裡得到 21 世紀全球病疫的解方,第二劑來到西倫敦疫苗接種大本營 Science Musuem 科學博物館。對街是一樣雄偉壯觀的 V&A,隔壁是自然史博物館,疫情發生之後,即便是免費的常設展,逛起博物館也有些麻煩,無法說走就走,一定得事先訂票安排,於是這條博物館街也突然變得有些陌生。
英國全面大解封滿月,成效如何說不準,每日新確診仍然有兩三萬,死亡與重症雖然很低,卻也聽聞越來越多嚴重後遺症的案例。英國目前兩劑接種率高達六成,不過卻有至少兩百萬例所謂的 Long COVID,許多人過了幾個月過了一年,還是有乾咳或呼吸困難的現象。不少英國人認為政府確實過度鬆綁了政策,尤其是隔離及口罩這兩方面已沒有認真實行。最近地鐵也開始出現更多不戴口罩的人,曾遇過好幾次車廂裡的人在吵架,戴與不戴成為新世紀文明的新辯題。不過又換個角度,比起許多社會的防疫獵巫,倫敦地鐵有個十分貼心的廣播,每次聽了都覺得溫暖。這個廣播詞大概是這麼說的:「搭乘倫敦地鐵請佩戴口罩,不過有些人可能因為特殊狀況及疾病無法戴口罩,這些狀況你可能無法從外表分辨。」
良善體貼與放任不管僅一線之隔,各種矛盾及與病毒相處的生活之道,看來還得持續一段時間。